PG电子官方网站

第一师阿拉尔PG电子官方网站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不断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力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师市中职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师市经济建设的能力逐步增强。

  师市有中职学校1所,第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一师职校”)是师市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兵团第3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机构。建有7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浙江台州援建实训基地、90间校内实训室。

  师市中职学校把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是发挥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以全面从严治党护航办学治校,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融入业务工作。二是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学校党委的“先锋指数”和党支部的“堡垒指数”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考核,抓好“双培双带”培育工程。三是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组织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

  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感恩教育融入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打造具有职校特色的德育教育阵地。一是突出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师市中职学校持续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把“兵团精神”“三五九旅精神”“老兵精神”作为思政课教材,在思政课教学、专业教学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文化浸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美、润心与学校思政理课“铸魂”协同,利用社团载体,借助专业优势,把武术、书法、剪纸、绘画等活动融入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赋予思政课温度、深度和高度。三是突出民族团结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师生,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利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面树牢各族学生的“三个离不开”思想。

  2022年,师市中职学校毕业生总数为517人,直接就业101人,升学412人,就业率为99.23%;对口就业53人,对口就业率为53%(占直接就业人数的比例)。与2021年相比,毕业生总数减少了35人,就业率比去年同期减少0.32%。

  就业去向:在101名直接就业学生中,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4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0%;从事个体经营1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其他方式就业40人,占就业总人数8%;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412人,占就业总人数80%。其中,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比例较2021年度有所减少,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较2021年度明显增加。

  就业地点:在阿拉尔城区(开发区)就业65人,占直接就业总人数64%;在团(镇)就业14人,占直接就业总人数14%;乡村就业22人,占直接就业总人数22%。与2021年相比,2021年在城区(开发区)、团(镇)和乡村就业的人数比例明显降低。

  师市中职学校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的工作思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工作核心,不断丰富双创教育内涵,多措并举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现12名学生自主创业。在这些创业学生中,有开汽车维修店的、有开小餐饮店的、有合伙成立公司的,学校选派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给予指导,在技术上全力支持,大力帮助创新创业的学生。

  师市中职学校坚持备课赛课,将技能大赛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将比赛成果转化为做强专业的“助燃剂”。2022年,在国家级、兵团级、师市地区级各项比赛中获得佳绩

  围绕师市三大主导产业,师市中职学校培养满足装备制造、道路运输、现代服务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实现差异化的专业建设布局。2021年中职学校开设13个专业,2022年新增服装设计与工艺、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造价、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4个专业。

  一是师市中职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构建“公共课程+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思政、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二是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引进企业或产教融合项目,参照行业企业标准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各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专业实训课课时,实训课程开出率达到97%。三是加强在线课程与资源库建设,通过在线课程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积极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二是开展课题研究,增强教学教研能力。加强教师在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动力。2022年,一师职校教师主持科研项目5项,其中自治区1项、兵团2项、师市2项。在省级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三是以赛促教促学,提升教学水平。建立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机制,以专业竞赛技能大赛为手段,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抓手,将职业标准、学科竞赛内容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大赛衡量专业技能、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一师职校教师获得自治区、兵团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现场课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兵团首届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一是严格选用教材。师市中职学校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公共基础课程采用国家或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统编教材,专业技能课程优先选用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业部门推荐的教材。二是加强教材编写。2022年,一师职校参加教材主编、副主编8本,进一步促进教师领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理解掌握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三是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制度。根据产业、职业和岗位需求,将技能大赛的成果融入校本教材。自主开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资源,内容包括PPT教案、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考试试题库等。

  一是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基础建设。一师职校校园网络全覆盖,有录播教室1间、实训机房10个、教学一体机67台,学生计算机478台,教职员计算机134台,满足各专业教学实训使用。一师职校建设学校数字化学习云平台,通过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和完善功能模块,为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和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保障,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名师引领,创新培训。发挥援疆名师引领教学科研及对年轻教师的指导、示范、培养作用,通过建“传帮带”工作室,“导师带徒”“1+3”等模式,传精神、传理念,传技能、传方法。2022年,2名教师参加了浙江省对口援疆师资培训,9名浙江名师来师市送教讲学,学校师资水平显著提高。二是实行“青蓝计划”,强化青年教师入职教育。深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传帮带提升新教师课堂教学、育人管理和实训操作技能水平。通过“外派内培”的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大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将各级各类培训成果量化成学分,促进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2022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类业务培训603人次。三是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推动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建设和教师评价改革,组建由企业能工巧匠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团队,引进、转化企业的生产项目,将企业生产案例、工艺案例引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通过现场实地走访、电话洽谈、邀请企业家座谈等方式,了解市场人才需求,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招生就业、实习实训、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计划的制定上全面合作,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实习与生产对接。二是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进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一师职校引进阿拉尔市驭成驾校有限公司、善道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校园,共建校内“驾驶技术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的办学模式。三是行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校企双导师双向轮岗交流等方式,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四是创建校企“共建、共享、共管”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2022年一师职校新增的校企合作企业8家,校企共建集生产、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生产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生产性实训和岗位实习的力度,积极实施多学期、分阶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一是一师职校2022年组织610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为企业提供必需的一线工人。二是推荐学生进入岗位就业,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2022年,80名学生选择就业,在师市就业59人,毕业生为南疆服务率99%。三是教师进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技术改进服务。2022年,一师职校有56名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在与工人交流中,提出维修技术改进措施6条。

  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在职业培训的人才和设备等优势资源,服务师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中式烹调师、保育师、计算机维修工等职业技能培训863人次,开展电子商务、服装缝纫、钢筋工等12个工种1261人次技能认定工作。

  一是促进兵地交流融合发展。2022年,一师职校接收来自沙雅县、温宿县、和田墨玉县以及师市少数民族学生476人。学校42名师生前往喀什、和田及兵团十四师等南疆地州开展支教工作,有力促进了兵地融合发展。三是持续开展了文化润疆、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师市中职学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民族特色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打造民族团结模范阵地。

  一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志愿服务队到社区、街道养老院开展涵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文明建设和理论宣讲等方面志愿服务活动5次,与社区联合共建,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教育氛围。2022年,开展各类主题活动36次,组织各类志愿服务1980人次。二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一师职校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学苑社区党建共建,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36次,组织各类志愿服务1980人次。

  一是推动政策落地。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有关政策,聚焦专业优化、产教融合,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机制体制,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政策进行广泛宣传,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三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东西协作、对口支援规模力度,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师市九部门联合印发《2022年第一师阿拉尔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方案》的通知,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全面宣传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要成果、职业教育改革典型集体和人物。二是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对照《兵团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标准化建设验收标准》《兵团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标准化建设验收标准》开展自查,制定整改方案,2022年一师职校已符合基本办学条件重点指标检测要求。三是成功创建“双优”学校。一师职校成功申报兵团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以“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为新引擎,重点推进“三全”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服务创优等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在南疆职业教育的贡献度。

  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师市教育局党组印发《第一师阿拉尔市中小学校党组织议事规则(试行)》《第一师阿拉尔市中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试行)》《第一师阿拉尔市中小学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及议事规则(试行)》,师市中职学校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议事决策制度。二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定期召开党委会,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监督审议重大决议的执行。三是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师市中职学校健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办公流程,对于涉及院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

  师市制定出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对师市教育系统分校(园)核定机构编制方案的批复》《第一师阿拉尔市职业教育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关文件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统筹协调,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均财政拨款、招生就业等方面予以政策、资金支持和保障。

  在兵团和师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师市中职学校办学经费稳定。2022年一师职校总收入3974.61万元,生均公用经费达到2000元标准。按照政策落实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930.08元;免学费344. 88万元;助学金298.26万元;奖学金1.8万元。学校建立健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阿拉尔市的财务制度执行,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使用好项目资金。

  从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视角看,南疆地区将重点发展高端纺织、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师市中职学校已有部分专业迎合了南疆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但与这些重点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仍有待提高。

  应对措施:深入调研南疆地区重点发展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开办契合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

  校企合作双方在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程度不够,部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能力不强。

  应对措施:持续努力引进企业丰富资源,充实、扩大、共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互聘互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现有校企合作为平台,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推动专业集群化发展,引进师市、行业知名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实践过程中,各项软实力有待提升,特别是教师的乡村振兴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乡村振兴的资源有限,能力和信息不足,服务形式单一,缺乏扎实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应对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学素养。利用一切可调配资源服务教师下企业,支持教师在专业技能领域上深耕建树。配合师市发展规划要求、企业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教学,服务区域乡村经济发展。

  主办:第一师阿拉尔市委员会 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 承办: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网信办baraber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