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官方网站

信息公开

政企校协同 多元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

  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首批国家重点职业高中,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近年来,学校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发挥政企校多元育人优势,牵头成立由政企校多元主体参与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加入海尔产业学院,海尔智家产教联盟,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2个,构建了多元育人机制,探索出中高职贯通培养新方向。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走出了一条深化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相继出台,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的出现,使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政企校多元育人模式,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成为必然。

  2017年,成立由牡丹江市教育局、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市工商联、合作企业、六县市职教学校、地方高校组成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与集团成员之间紧密互动,与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共同建设、相互促进,实现了共同发展。

  一是组织体系方面,集团在市教育局的直接协调领导下实施工作,由直接承担人才培养职责的“汽修专业点+企业群”合作单位工作组织(汽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现代学徒制制度建设的工作组织(高职院校合作委员会)、代表行业行使监督指导职能的第三方组织(行业监督指导专家委员会)等共同构成推进“汽修专业+企业群”合作的工作体系。

  二是在运作机制方面,集团以开发培养和共享人力资源为利益纽带,校企构建“汽修专业点+企业群”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以学校与各合作培养企业充分协商签订的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和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协议为基础,构建“汽修专业点+企业群”合作的各方责任分担机制;以政府现代学徒制专项奖励、合作载体建设与兼职教师补助、各类先进表彰奖励等政策为主要内容,构建“汽修专业点+企业群”合作的政策激励机制。

  三是在合作方式方面,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2个。其中,汽修专业合作企业华信亿鑫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与学校共建8个一体化教室、仿线平方米的整车实训车间、1200平方米的4S店,实现引工厂进学校、车间进教室,工作任务进课堂,完成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实施载体建设。校企共建相应的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评价考核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和管理制度,并确定了以“校企交替”“跨企轮岗”作为“汽修专业点+企业群”合作培养的基本形式。

  加入“海尔产业学院” 、“海尔智家产教联盟”,围绕共建实训基地、共育技能人才、共享优质师资、共管实习就业等方面,推进与国家高端企业海尔集团、品牌院校黑龙江建筑职业学院的深度合作,实现多元协同育人;借助产业学院联盟平台优质企业政企校协同 多元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高职资源和人才优势,2022年设立“海尔智家订单班”,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完善“中职--海尔--高职--海尔”一贯制交替培养模式。

  海尔产业学院的成立,一是突破了校企一对一合作的局限性,使人才培养从以单一合作企业要求为主,向行业共性要求转化;二是黑建职的加入,对培养标准、教学内容和过程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区域性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参与到产业学院的建设之中来,发挥了政府专项支持政策的引导作用,持续推进了合作培养实施载体的建设。

  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主要建设场所,以资产为纽带,不断完善多元主体共同投入、各方共建共管组织形式,制订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了共建单位之间的相互协作,加快了各方资源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上的汇聚利用。

  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同步融合,保证了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提高了学校的育人质量。双元培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牡丹江市校企合作亮点,省内各大报社给予报道。

  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企业兼职教师入校参与实践教学,既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又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解决了教师专业技能更新、课程内容改革与企业技术发展动态同步的问题,教师胜任教学岗位、生产岗位的能力越来越强。

  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牵动专业教学、校内实践、企业实习的一体化教学。增强了学生岗位和责任意识,提升了岗位适应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近五年学生在全国技能竞赛获奖3个,全省职业技能竞赛获一等奖23个、二等奖42个,毕业生区域就业率40%以上,省内就业率70%以上,1+X证书获取率80%以上,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

  校企融合、双元育人,促进了学校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校企通过精准的人才培养,免去了二次培养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成本,通过学徒方式培育出来的学生,上岗即可用,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baraber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