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官方网站

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发布:建设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加快示范区产教融合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案例都有哪些亮点和成效:建设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加快示范区产教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整合示范区职业教育资源,加快推进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培养,2020年7月,示范区执委会、上海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方案》(简称《建设方案》)。按照“信息共通、资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原则,推进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

  一是建立示范区职教一体化目标机制,优化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顶层设计。《建设方案》以2020年、2022年6月和“十四五”末为三个时间节点,设置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在全国率先推动跨省域中职统一招生,率先推动跨省域中高职贯通,努力实现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

  二是建立两区一县职教协同联盟机制。嘉善县和青浦区、吴江区三地教育部门联合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方案》,成立职业教育协同联盟领导小组,由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负责联盟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决策,推动学校共建、共办职教活动周等合作事项,构建定期会商、资源共享、项目合作、利益共享和信息互通等运行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建立三地中职学校协作会商机制。示范区内已有7所中职学校开展跨省域招生工作,相关学校之间建立交流协作联席会商制度,由各校轮流担任年度轮值主任,每年开展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

  一是打造一体化招生平台,实施统一招生。示范区跨省域招生录取工作于2020年正式启动。三年来,两区一县指定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7所,遴选“3+2”“3+3”五年一贯制等优势专业88个,安排面向示范区跨省招生计划1000余个,充分放大了示范区的“同城效应”。

  二是打造一体化学生管理平台,实行学籍统一。嘉善县牵头建设示范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平台,打破省域户籍限制,实行“籍随人走,学分互认,毕业互通”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推动示范区内职业学校招生入学、学籍管理、教学实施、就业升学实现一体化运行,为三地学生跨省域升学提供便利。

  三是打造一体化产教融合平台,推进教学统一。2022年,嘉善县建设“示范区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探索“技术+教育企业+院校”的融合路径,构建智慧培训、媒体资源、实习实训、产教大脑等六大功能模块,为示范区内学分互认,中职学生可跨校选课,在不同学校的学习成果可互通互认提供数字化路径。

  一是师资队伍共建共享。整合三地职教资源和人才优势,通过管理人员互派、教师跟岗交流等多种合作,助推示范区中职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提档升级。

  二是课程基地共建共享。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师资共享、实训条件互补,增强三地职业教育的粘合度,提升学校办学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如三地中职学校成立旅游服务类专业协作组,统一《长三角一体化特色旅游》课程标准,联合开发旅游特色课程,建立旅游服务类校企合作基地,三地企业首批参与8家。

  三是学生活动共建共享。连续四年合作举办示范区职业教育周,通过技能大赛、校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推动职业素养提升。

  跨区域招生启动之后,三地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互通有无、各展所长,实现建设资源的精准投放与职业技能人才的错位培养,提升职教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产业能级。

  以嘉善县为例,以前县内只有两所中职学校,学校专业设置首先考虑全面性,专业数量多、覆盖面广但是不精不强。一体化招生启动以来,嘉善县主动弱化调整优势不强或市场需求不高的专业,把具有优势的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专业列为特色专业,增加跨区域招生的吸引力。同时,对青浦、吴江职校拥有优势的物流服务与管理、现代农艺技术、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予以了调整,鼓励嘉善县学生去青浦、吴江就读。

  示范区中职一体化发展是深入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成果,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形成示范区内产业规划与教育规划全面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全面对接、学校发展与企业成长全面对接、人才培育与区域发展全面对接的资源共享模式。

  截止目前,嘉善县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企业有167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有8家,建立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工程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旅游服务类”产教融合联盟。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产业提供“人力资源”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功能。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不仅促进三地职业教育培养水平提升,也在更大区域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2022年,嘉善县投资17.99亿元建设嘉善技师学院,计划2024年9月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7500人,开展职业培训6000人以上,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至今,有效加强了示范区内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扩大示范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上海市教委依托示范区产教融合联盟等、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校企深度合作,在智能制造、物联网、高端芯片、工业机器人、智能家居、软件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牵头开展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专业教师培训、企业教师引进、行业人才兼职、实训基地等方面的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促进示范区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专业重复设置逐步减少,使用效能增幅显著,有效提升了示范区职业教育供给质量。

  上海市教委致力于推进长三角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建设工作,成立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建立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长联席会议等多种交流沟通机制,加快示范区职业院校及相关行业企业交流互鉴,从项目协同逐步迈向制度创新。

  如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已辐射长三角示范区内职业院校教师,2022年共有安徽省六安市叶集职业学校、皖西经济技术学校等5所学校共计83人报名参加,满足示范区内新进教师个性成长需求,助力新进教师快速成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牵头长三角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创新联盟,逐步建设成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长三角职业教育智库交流平台。

  上海市教委建立协同机制,有效提高示范区内职业院校协同发展意识,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态势,有序推进长三角示范区职业教育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如示范区职业教育活动周于每年5月开展,示范区内职业院校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宣传活动,有效促进示范区职业院校互学互鉴,助力合作共赢,共同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与贡献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挂牌成立四年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制度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跨越,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多个案例为全国首创,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12月9日,示范区执委会发布制度创新成果案例,包括“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体化编制跨省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共建环境监测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优化营商“大环境”提升省际“微循环”;一个文件一个章,方厅水院探索跨省域项目审批新模式;证件“联办通取”,让办事群众省时省力;示范区跨省域公交联运机制诠释“跨域无感”;共谋共建共管,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落地示范区等12个。